江西抚州: 历史文化名城的振兴之路

最新信息

江西抚州: 历史文化名城的振兴之路
2023-07-21 08:14:00
“这么好的老房子,如果不及时修缮保护,古村落就会慢慢消失,那就太可惜了!”
  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一栋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里,手扶斑驳沧桑的柱子,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罗贺飞,抬头望向柱头上精致的梁架,看着天井上顺流而下的雨水汇集到中庭,意味深长地说。
  抚州,在这片古称临川的大地上,唐宋八大家有其二、世界两大戏剧巨擘有其一,完整、清晰、生动地保留着中华文化最传统、真实的样貌。
  2022年1月,抚州市申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获国务院批复,富饶的文化遗产给抚州的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镀上了更绚丽美妙的色彩。
  同样动人的是,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金融人,他们兢兢业业,生动实践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他们俯下身子,把对家乡故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深深镌刻在这片热土上。
  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
  抚州金溪县竹桥村,就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典范。如今,在这座占地面积不大、仅有200余户1000多人口的小村子里,完整保存着109栋明清古建筑、5座池塘、4座古门楼、3口古井以及雕版印刷作坊,是闻名遐迩的明星村。置身古村,仿佛穿越百年,远处山景显形、白云摇曳,近处飞檐砖雕、石板纵横,行人谈笑往来……
  “临川才子金溪书嘛。”罗行长的一句话,把我带回了现实。
  竹桥曾是金溪雕版印刷重镇,大量雕版印刷的书籍从这里走向全国。湿滑的青石板上,还留着几百年来车轮碾压的痕迹。
  如今,年轻学生爱来这里写生、拍照,因其有古村倩影;中老年人也喜欢这里,因其有乡情乡愁。2010年,竹桥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获评全国首批传统古村落,2014年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央视《国宝档案》相继来此取景。2017年底,竹桥村成为国家4A级景区……
  同在金溪县内、远近闻名的还有大坊村、游垫村……古村落之多,古建筑之丰富,数不胜数。金溪俨然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的确,据统计,金溪全县有11633栋明清古建,128个古村落,其中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7个。提到金溪县内的古村落,县委书记张文贵说,金溪的古村落“省内第一流,国内属于第一方阵。”
  然而,这座坐拥文化“富矿”的宏伟博物馆,却也曾有自己的难处。一些古建年久失修,面临倒塌损毁,急需资金修缮维护。居住其中的村民往往无力承担高昂的古建修复费用;金溪县是农业县,拿出那么多修缮资金也并不容易。加之一些古建年代久远、产权关系错综复杂,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面临重重障碍。
  “不及时进行维护修缮,很多东西就会破败下去,甚至整个村子都会自然消亡。”人们回忆起几年前的情形,不禁仍有些后怕。
  古村落里的老房子,是一笔沉睡的珍贵资产,等待一个唤醒的契机。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古建筑工艺考究,修缮起来耗资不小。但如果资金不到位,难道就看着它们坍塌损毁吗?
  当地政府和金融业的干部职工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有效利用信贷资金,为古建筑寻找适合的抵押方式?如何厘清古建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为抵押贷款做尝试性探索?如何抢救并唤醒这批珍贵的“遗产”……金溪县政府在思考,金融人也在摸索。
  2020年,抚州市成为全国第二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地市。人们意识到,这些宝贵的古建、这批独有的文化遗产,不正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绝佳要素吗?
  机会难得!金溪县委、县政府迅速抓住时机。当年2月25日,金溪县出台了《金溪县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实施方案》,开始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唤醒这笔沉睡“财富”的时机到了。
  2020年4月,时任人民银行南昌中支副行长王地宁到金溪调研,面对亟待资金抢修维护的古屋,他当即表示要支持金溪推行“古村落金融贷”和古村古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缓释机制,分担银行机构风险。
  面对遗产保护的使命感,面对全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也面对急需修复的古建,金溪县决定大胆创新,在古村古建经营权托管方式上尝试突破。村民将古建托管给村委会,托管期限为50至70年,村委会再将经营权流转给县旅投公司或开发公司,有效破解房屋租赁最长期限20年的难题,为古建筑进行价值评估、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为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金溪县政府出资2000万元专门设立相关的融资风险补偿金,引进第三方担保公司,降低信贷风险。于是,从确权颁证到价值评估,从抵押贷款到上市交易,一条清晰的脉络梳理出来。从此,金溪宝贵的文化资源,终于变成了“资产”,资产变成了资金。
  2020年7月,金溪农商行根据第一份金溪古建筑评估报告,向民营企业江西国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放了全县首笔古村落金融贷500万元,走出了金溪古屋贷的第一步。
  回忆当初,金溪县委书记张文贵对《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金溪县在践行‘两山’理论中,始终把生态优势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实践了‘古村+山水林田湖稻’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走出来一条先守住‘绿水青山’再利用‘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的道路。”
  截至2023年4月末,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贷款余额达34.65亿元。其中,古村落金融贷余额11.88亿元。2000余栋古建筑焕然一新,古村落金融贷也被向全国金融系统推广。预计2023年底,金融机构对古村落金融贷授信贷款将达到20亿元。截至目前,古村落金融贷未产生一笔不良贷款。
  神秘傩舞跳出美好生活
  在金溪县正南方向近百公里南丰县,传统村落人丁兴旺,热闹非凡。
  南丰石邮村,也是海内闻名的古村落,它的出众是因其保存着被称作“古代舞蹈活化石”的傩舞文化。
  “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这是傩神庙门前石刻的楹联。傩神庙和庙前广场坐落在村子正中央。“三伯”叶根明和他的傩班就在这里,细心呵护着傩班的“火种”。
  “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为神。”叶根明正说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就已地动山摇般奏响。首先出场的是“开山”——作为傩舞最重要的神祇,他手持兵器威武出场。继而,“雷神”降临,伴随着天空中一声雷鸣,风雨骤起;再后是傩公傩婆、傩神太子,关公、钟馗……各路神祇陆续登台。
  叶根明告诉记者,傩班“每年大年三十早上起傩,意在告诉人们,一年一度的傩事活动要开始了。我们给傩太子换服装,洗脸。初一跳傩,正月十六晚上搜傩,寓意把灾祸驱逐出去。留下美好的生活。凌晨时间圆傩,宣告傩事活动结束、圆满了。我们选择吉利的时辰,把傩舞面具装箱。”在这里,跳傩就是老百姓自己的盛大节日,社区共享的文化传统。
  1984年,叶根明进入了傩班。在当地,进傩班要由头人筛选,由大伯、二伯、三伯教授。在傩班学习,要严格遵守管理程序,出行、做法、吃饭都要严守祖制。
  2006年,南丰跳傩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叶明根成为非遗传承人,此后,除了为乡亲们跳傩,他有了更重大使命:保护好、传承好这份珍贵“遗产”。
  如今,南丰有116个傩班,分布于各乡镇行政村,完整的傩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
  热闹的文化活动,总离不开富足的生活,离不开乡村的日益振兴。
  “村民生活富裕了,傩班更加繁忙了。”说话的是杨兰兰,她是南丰农商行的行长,石邮村是她经常走访的地方。她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近几年,他们推出了“强村贷”,当地政府拿出1000万元当作保证金。他们在全县40多个村投放了4000多万元。传统文化得到发展传承,村里环境宜居美观,村民的日子日渐红火……
  让传统艺术走出江西、走出中国
  南丰傩文化,不仅体现在舞者,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精雕细琢的傩舞面具,是当地很多人家的必备艺术品。
  罗春明师傅,是位远近闻名的傩面具雕刻大师。
  在他新建成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罗师傅和他的儿子,以及整座工作室里的精美木雕作品。
  “傩面具要求雕刻得很薄,要传神、有气势,能从中看到几千年的历史……这个是赵公明武财神,跳傩的时候,戴在头上,祈求财运亨通,大家很喜欢……”聊起他的作品,罗师傅高兴得停不下来,“我雕刻主要用樟木,越是年代久远的木材,木纹就越丰富,雕刻出来的作品就越精彩。”
  只见,几百年的木料在罗师傅手中幻化出生机,他巧妙利用木材纹理,像琢玉一样,令作品在不同角度呈现不同色泽。罗师傅说:“十里八乡的村民,一见到好木料,就会联系我……”前几年,罗师傅获得了民间艺术山花奖——民间艺术的最高奖。此后,罗师傅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了。
  为了更好传承他的手艺,前些年,罗师傅搬到了新建成的工作室。新工作室有两层,是典型的南方二层阁楼,上下各400多平方米,内设展厅、工作室、仓库。“工作室要装修,原料需要收购储存,还要给徒弟发工资”,那些年,罗师傅一时有些周转不开。
  从2020年开始,九江银行为他提供了每年30万元的贷款支持。2020年,工作室装修落成,罗师傅和他的徒弟们愈加忙碌。如今,罗师傅的工作室每年能创作出成百上千件木雕艺术品,年营收上百万元。有时候,他的工作室一天到晚都忙碌着,创作与生产整体得到了显著提升。
  仅在南丰,依托傩文化资源创办的经济实体有25家,生产傩面具等工艺品远销海外,每年出口创汇600多万美元。南丰农商行、九江银行等银行机构通过“文旅贷”“生态信贷通”等产品,有力支持了民营企业和民间艺人,帮助他们将这门绝活儿带出江西、走出中国,传承下去。
  在才子之乡,在临川四梦诞生的地方
  公元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的几十年间,戏剧大师汤显祖弃官回乡之后,迎来了创作的黄金期。在临川沙井巷后的玉茗堂内,他创作了震古烁今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中国传奇戏剧的最高峰拔地而起。日本戏曲史家青木正儿称他与莎士比亚同为东西曲坛伟人,莎士比亚被称作东方的汤显祖。
  从汤显祖以后,在神州大地上,抚州就始终是一座戏剧艺术的高原:永嘉杂剧从这里传入南丰,宜黄的“二黄腔”从这里走向全国,海盐腔在这里落户生根。经过千百年发展,如今,宜黄戏、圩河戏、抚州采茶戏成为当今抚州戏曲文化的代表,汤显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标志。
  2016年以来,在各界的推动下,一年一度的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在抚州举办,承担中外戏剧文化交流的平台,抚州采茶戏、盱河高腔作为抚州文化代表多次出访交流演出,盱河高腔·乡音版《临川四梦》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巡演后,远赴新西兰、美国、德国、英国等地演出,受邀参加了2019年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临川四梦诞生的地方,正放射出强大的文化辐射力量。
  历史上的抚州,称得上是“才子之乡、文化之邦”,而今,拥有9大类2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抚州,正凭借其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抚州,梦想之舟”。
  在抚州市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文化”是其优质的资源与鲜明的底色。依托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复兴、乡村在振兴、文化在繁荣,高效有力的金融支持必不可少。
  “2019年9月,抚州市作为全国第二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市,全辖各级人民银行都在主动思考探索生态文明和价值实现机制建设中如何发挥央行作用。”罗贺飞告诉记者,“人民银行抚州市中支多次组织各市级金融机构召开专题会议,积极为金融创新工作搭建金融机构与政府的沟通桥梁。指导推动产品创新。建立工作通报机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常态化政策宣传引导、搭建融资增信新平台等措施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破题路径。”
  在人民银行的带动下,农发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在抚州的分支机构以及抚州农商行等,分别根据各自优势,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扶植当地文化相关产业。在他们的帮助下,一座座沉睡的古村落“复活”了,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增值,促进了旅游市场发展;文昌里实现整体改造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特色街区;一家家文化企业茁壮成长……
  据统计,2020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00家,2021年达到137家,2022年全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达158家。相应地,营业收入不断扩张,2020年全年实现营收70.35亿元,同比增长20.5%。2021年实现营收98.91亿元,同比增长21.6%。2022年营收123.6亿元,增速24.6%。
  这座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正有力地迈步在振兴之路上。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江西抚州: 历史文化名城的振兴之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