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最新信息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2023-07-25 15:54: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经验表明,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法宝,“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重要经验。但是,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中国的对外开放是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的,受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地区间的对外开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伴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市场争夺日益激烈,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的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经济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逐渐增多。现阶段,中国迫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第一,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相结合,发挥区域优势,缩小地区间对外开放差距。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沿海地区,但在全面开放新格局背景下,要将沿海开放积累的经验推广到内陆沿边地区,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坚持以开放促开发的思路,完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灵活多样的政策手段,建设好内陆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着重打造一批重点区域枢纽城市,形成多个区域开放经济增长极。
  第二,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相结合,以全面开放带动深层次结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先在制造业领域展开,制造业领域也是开放程度较深的领域,而中国制造更是铸就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关键力量。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要继续提高制造业的开放水平,鼓励中国制造“走出去”,同时吸引尖端制造业在中国投资。与制造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起步晚、程度低、竞争力不足,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中的短板。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就是要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从而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步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第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外经济合作,提升对外投融资效率。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积极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对于拓展国民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加快国内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具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和生产能力,应依托“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与技术合作。加快实现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是新时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第四,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有机结合,推动全球开放型经济发展。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围绕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我国不断深化多边贸易开放机制,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但近年来,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具有更高开放水平和灵活机制的区域性贸易合作快速发展,区域开放格局日新月异。2018年,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重大举措表明了中国在探索区域开放新格局上不断努力。通过不断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实现全球化的多边贸易合作与区域性开放格局的协调统一,不仅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更是世界经济竞争加剧下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