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职普融通还需“补课”

最新信息

推进职普融通还需“补课”
2024-03-15 04:00:00
中考普职分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看待围绕普职分流的争论?取消是最优解吗?(3月14日中国新闻网)
  在讨论之前,先要正确认识。若从历史溯源,类似做法有迹可循。翻开《论语》,处处闪烁着因材施教的思想火花,如弟子问孝、问仁、问政……所问虽同,所答却因人而异。从古人倡导的“因材施教”“术业有专攻”,到如今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协同发展,根本上都是教育因势象形、人尽其才的体现,促进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普职分流不是定型,更非淘汰。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即便是那些技能特长突出的学生,不少也得“削足适履”去挤高考“独木桥”。随着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赛道不断拓宽,让拥有不同学习需求、目标追求的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和选择。对个人而言,普职分流通过分以教之,让不同兴趣特点和能力禀赋的学生找到个人主场、尽情施展才华。对社会而言,普职分流通过精细培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如此看来,普职分流无疑是在给教育做加法,具有正向社会效应。
  那又为何引争议?其中,既有认知层面的误读,也有实践层面的局限。
  先看前者。部分家长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源于种种误解,比如50%的初中生不能上普高、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事实并非如此。针对“不能上普高”,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六成以上学生读了普高。针对“不能考大学”,目前各地广泛存在五年一贯制和中本贯通的招生与培养模式,且职业本科加快发展,也就是说中职升本科的通道一直存在。几年前就有一则新闻:一学生中考过了普高线后主动去读中职,6年后他在本科院校获得国家奖学金。如今在我们身边,升学时主动选中职或从普高转入职校学习的人不在少数。
  再看后者。普职分流焦虑背后反映的关键问题是现阶段职业教育仍需“补课”。实践中,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社会认同度偏低、与就业市场需求错位等都成为影响普职分流的制约因素。普职分流路在何方?从舆论反馈看,相比于“取消普职分流”,更普遍的声音是期待它能优化完善。为寻求更优解,社会各界纷纷建言,这里归结几点:其一,促进普职协同,如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发展综合高中,促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双向流动;其二,优化分流方式,从“刚性分流”转向“柔性分流”,根据各地教育水平、发展实际,做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其三,提升教育质量,紧跟产业升级、社会需求,增强职业教育的“适配性”,进一步打通价值转化通道,让职教人才更有奔头。此外,从社会层面加快破除观念束缚、“文凭通胀”,加大政策供给、配套保障,完善多元化人才选用评价机制,对于推进普职分流也很重要。
  推进职普融通是大趋势,任重道远。这既需要家长放平心态、理性看待,也需要教育改革持续发力、稳步推进,真正为人成长成才打破“天花板”,让更多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广阔舞台上实现人生出彩。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推进职普融通还需“补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